今年以来,银川市坚持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全年谋划项目848个,总投资340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22亿元,产业投资占比达到86%,投资结构明显优化。按照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布局,银川市聚焦“三新”产业,突出全产业链升级、集群化发展,全力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中国新硅都、新型电池制造基地、智能终端和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枸杞精深加工基地、高端奶产业基地、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基地的“两都五基地”。
8月12日,记者来到位于银川经开区西区新开工建设的宁夏中环科研中心及配套装备制造项目建设现场,了解到为完善宁夏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项目的配套设施,不断提高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宁夏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启动实施了科研中心及配套装备制造项目。项目占地244亩,总投资11亿元。目前,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建成后,可为宁夏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项目工艺优化、产能提高、技术提升提供支撑,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研发能力。
随着中环科研中心及配套装备制造项目的建设投用,中环等企业将在银川形成包含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化工厂、中晶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化、欧晶石英坩埚产业化、鑫晶年产4.8万只石英坩埚、中环科研中心及配套装备制造等6个项目在内的全产业链项目,项目覆盖了单晶硅材料加工的全流程,集生产、研发于一体,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预计超过200亿元,带动就业约1万人,形成年产65GW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24万只石英坩埚、2500吨炭基碳纤维复合材料、30万吨单晶硅原料加工处理的综合产能,为打造银川市新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中国新硅都”奠定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银川市推动建设补齐新能源发展短板、锻造新能源全产业链的宝丰储能电池全产业链示范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92亿元,包含100GWh电池及储能集装系统示范、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6GW配套光伏电站3个板块,是我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储能电池生产项目,通过使用清洁绿电生产新型储能材料,项目能耗仅为0.46吨标准煤。2023年9月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纳税超百亿元,安置就业约1万人,对优化全区产业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银川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市深入开展项目突破年和“五比”活动,全面实行领导包抓、专班服务、调研督导等工作机制,坚持旬调度、月通报、季总结,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积极促进有效投资,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8.6%,实现“双过半”目标,投资基本盘稳定增长。截至7月底,全市653个第一批建设项目开工643个,完成投资397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到46%。列入自治区第一批集中开工重大项目148个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46亿元。列入自治区第二批集中开工重大项目262个,开工249个,完成投资185亿元。第三批新开工项目131个,总投资28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5亿元。(宁夏日报记者 徐佳敏 文/图)